1.一种基于边缘物联技术和神经网络的炼铁厂安全态势感知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炼铁厂生产系统与人物环系统分解成子系统,然后将分解后的两类系统进行耦合、异构融合和池化;
S2:数据采集:建立炼铁厂生产系统与人物环系统的物联网网关连接关系,利用各类传感器对炼铁厂生产系统与人物环系统中各子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将得到的数据在搭建的存储服务器中进行存储,形成一个大量信息采集的数据池;
S3:边缘物联平台构建;
S4:人工神经网络预测;
S5:炼铁厂安全态势感知实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边缘物联技术和神经网络的炼铁厂安全态势感知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的炼铁厂生产系统包括高炉本体系统、供料上料系统、炉顶系统、送风系统、铁渣处理系统、煤气除尘系统;将炼铁厂生产系统分解为它们各自的子系统;
所述的人物环系统包括人的系统、物的系统、环的系统,所述的人的系统包括人员识别、人员监控和人员定位子系统;所述的物的系统包括车辆、物资、设施子系统;所述的环的系统包括自然、生产、能耗子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边缘物联技术和神经网络的炼铁厂安全态势感知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两个系统进行耦合具体为:将两个系统的各自子系统的所有数据共享,从而达到协调联动,当炼铁厂生产系统的某一系统发生安全事故时,厂区关于“人”的系统产生响应,定位危险区域人员,提示其快速离开危险区域;同时关于“物”的系统产生响应撤离重要物资,关闭相关设施;关于“环”的系统对危险区域进行隔离;各系统协调联动将危害降到最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边缘物联技术和神经网络的炼铁厂安全态势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的池化具体为:将每个子系统的硬件与原体统脱离,统一纳入到厂区的资源池中由云端服务器进行控制和资源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边缘物联技术和神经网络的炼铁厂安全态势感知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的异构融合为将两个系统的各自子系统中的基于不同协议的设备通过统一的协议标准连接到物联平台进行集中式管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边缘物联技术和神经网络的炼铁厂安全态势感知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3的边缘物联平台构建具体为:将炼铁厂生产系统和人物环系统的各分、子系统通过搭建边缘服务器以及边缘服务平台的方式升级为功能性边缘节点,这些边缘节点不仅可以纵向控制其直属的各子系统,还能以边缘网络的形式与其他边缘节点进行横向的信息交互;将这些边缘节点统一于云端构建边缘物联服务管理系统,从而形成云‑边‑端三层架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边缘物联技术和神经网络的炼铁厂安全态势感知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4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41:构建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即确定需要进行评估的对象以及该对象需要进行评估的内容;
S42:通过数据接口提取步骤S2所构建的数据池中所存储的关于各评估对象安全状况的数据,从这些数据中提取危险源、危险类型等影响系统安全的信息,明确系统本身的状况形成安全分析表;
S43:通过评估算法对安全分析表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即各子系统危险指数h作为反映各子系统危险程度的依据;
S44:将S43的计算结果作为神经网络的期望输出,经神经网络的学习训练,实现子系统危险指数h的自动化评估预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边缘物联技术和神经网络的炼铁厂安全态势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41中确定的评估的对象为:以分系统为一类指标,以子系统为二类指标作为评估对象;所述的评估的内容包括:①“危险模式数”,即该系统以危险模式运行的总次数;
②第二个指标为“设备、设施缺陷数”;
③第三个指标为“作业环境缺陷数”;
④第四个指标为“危险暴露时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边缘物联技术和神经网络的炼铁厂安全态势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44具体包括:神经网络的输入层的输入节点包括危险模式数、设备缺陷数、环境缺陷数、危险暴露时长、本质安全化水平、物质危险系数六项指标,以一个月为一个时间节点截取一次所有子系统的六类指标数据,形成神经网络训练集的输入矩阵,用于训练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的输出层的输出结果为所有子系统的危险指数h。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边缘物联技术和神经网络的炼铁厂安全态势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5具体包括如下:①计算整体系统危险指数H,计算公式为:hi为子系统危险指数,ni为子系统个数,Ei为风险点暴露时长;
②计算企业初始安全风险水平S(K‑1):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其中G为常数,Y为千人负伤率;千人负伤率越大则初始安全风险水平越低;
③判断企业风险管控能力C:以百分制为基础,按照企业风险管控评分表上的项目对企业各系统进行排查,从而给企业风险管控能力进行评分;
④计算该炼铁厂的管控能力指数: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B(k)=αC‑βHα和β为常数,α=0.068,β=0.55该管控指数用于表征企业风险水平的动态变化,当B(K)大于0时,表示系统风险水平正在上升,当B(K)小于0时则表示系统风险水平正在下降;
⑤计算企业综合安全风险水平S(k),具体的计算公式为:S(K)=S(K‑1)+B(K)⑥根据企业综合安全风险水平S(k)进行安全风险水平等级划分;划分公式为:S1和S2为等级划分的区间临界值,M为实际员工人数,P为期望的千人负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