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线粒体靶向的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探针为紫色固体,化学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式I中,R为胆固醇甲酰氯或棕榈酰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粒体靶向的荧光探针,其特征是:所述胆固醇甲酰氯和棕榈酰氯结构式分别为,所述荧光探针为式I‑1或I‑2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所述式I‑1简称为Cy1321,所述式I‑2简称为Cy972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线粒体靶向的荧光探针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酰氯类化合物用恒压滴压漏斗滴入F496中,加入三乙胺,冰浴滴加,常温反应,(2)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用旋转蒸发仪旋干,即得固体产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粒体靶向的荧光探针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F496为(E)‑2‑(2‑(2,3,4,5,6,7,8,9,13,14‑十氢‑12H‑1,10‑乙基苯并[k][1,4,7,10]四氮杂环十三碳烯‑15‑基)乙烯基)‑1,1,3‑三甲基‑1H‑苯并[e]吲哚‑3‑鎓,结构式如下Ⅱ所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粒体靶向的荧光探针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胆固醇甲酰氯或棕榈酰氯,以及F496分别溶解于二氯甲烷后,再将两种原料进行滴加反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粒体靶向的荧光探针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胆固醇甲酰氯与F496的摩尔比为9:1~10:1,所述三乙胺的加入比例为胆固醇甲酰氯摩尔量的1.3~1.5倍,所述反应的温度为25~28℃,反应时间为6.5~7h,滴加时间为30~40min。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粒体靶向的荧光探针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棕榈酰氯与F496的摩尔比为16:1~17:1,所述三乙胺的加入比例为棕榈酰氯摩尔量的1.0~1.2倍,所述反应的温度为25~28℃,反应时间为4.5~5h,滴加时间为10~20min。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粒体靶向的荧光探针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还包括对所述产物进行纯化,
所述固体产物为粗产物,以二氯甲烷与甲醇的体积比为200:1~15:1通过硅胶柱色谱提纯。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线粒体靶向的荧光探针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探针用于活细胞内线粒体荧光显微成像,用于体外极性检测细胞变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粒体靶向的荧光探针合成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探针与商用细胞器探针对海拉细胞进行共定位检测,步骤包括:(1)配制:荧光探针浓度为1mM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即测试培养液;线粒体荧光探针浓度为200μM的二甲基亚砜溶液;细胞核荧光染料浓度为1mg/mL的超纯水溶液;溶酶体荧光探针浓度为50nM的培养基溶液,即Lyso‑Tracker Red工作液,(2)细胞培养:将复苏好的海拉细胞进行培养,培养基包含10%牛胚胎血清、1%双抗、
89%DMEM、在37℃,5%CO2的环境中培养24h,得到长势良好的细胞;将上述培养基中培育
24h的海拉细胞置入六孔板中,用包含10%牛胚胎血清、1%双抗、89%DMEM的培养基、在37
5 5
℃,5%CO2的环境中继续培养24h,每孔接种量为2×10~8×10孔/mL,备用;
(3)将六孔板中培育24h的海拉细胞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海拉细胞加入2μM的所述测试培养液和200nM的所述线粒体荧光探针共孵育20min;B组海拉细胞使用2μM的所述测试培养液和10μg/mL的所述细胞核荧光染料共孵育20min;C组海拉细胞使用2μM的所述测试培养液和50nM的所述溶酶体荧光探针分别孵育20min,(4)培养20min后,弃掉培养基,用3mL pH=7.4的PBS缓冲液淋洗细胞3次,最后在六孔板中加入3mL pH=7.4的PBS缓冲液,进行荧光成像,探针为红色通道,激发波长488nm,收集波段630‑754nm;线粒体探针为绿色通道,激发波长546nm,收集波段550‑630nm;细胞核探针为蓝色通道,激发波长405nm,收集波段400‑500nm;溶酶体探针为绿色通道,激发波长
546nm,收集波段550‑630nm,(5)对所述A、B、C组海拉细胞进行共聚焦激光荧光成像,得到三组细胞的共聚焦图谱,通过市售线粒体、细胞核和溶酶体探针标记细胞器,考察荧光探针的靶向分布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