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株高产他克莫司与双烯他克莫司的筑波链霉菌诱变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的名称为SL2021,分类名称为:筑波链霉菌(Streptomyces tsukubaensis),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925,保藏日期:2021年11月17日,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他克莫司与双烯他克莫司的筑波链霉菌诱变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是以筑波链霉菌(Streptomyces tsukubaensis NRRL 18488)菌株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诱变育种基础上,筛选得到的他克莫司与双烯他克莫司的高产菌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产他克莫司与双烯他克莫司的筑波链霉菌诱变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具有以下形态学和培养特征:(1)形态特性
菌株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在RP、ISP2、ISP3、ISP4四种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该菌的培养特征,在RP固体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培养10‑14天后筑波链霉菌SL2021的营养菌丝体从白色变成黑灰色,培养基背面为浅红褐色,菌落为圆形,不透明,干燥,边缘不规则,中间凸起,与培养基连接紧密,不易刮下;在ISP2、ISP3上生长不足,且在ISP3上能够观察到可溶色素的产生,呈浅红褐色;在ISP4上能够正常生长,菌株的营养菌丝体颜色从白色到灰白色。
(2)筑波链霉菌SL2021菌株的培养特征如下: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高产他克莫司和双烯他克莫司的筑波链霉菌诱变菌株在微生物发酵制备他克莫司和双烯他克莫司方面中的应用。
5.利用如权利要求至3任一项所述的高产他克莫司和双烯他克莫司的筑波链霉菌诱变菌株发酵制备他克莫司和双烯他克莫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发酵培养筑波链霉菌诱变菌株,得到含有他克莫司和双烯他克莫司的发酵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酵制备他克莫司和双烯他克莫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筑波链霉菌诱变菌株的发酵培养包括菌种的固体平板培养、摇瓶的种子培养以及发酵培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酵制备他克莫司和双烯他克莫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的固体平板培养时使用的培养基包含有熟黄豆粉、可溶性淀粉和琼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酵制备他克莫司和双烯他克莫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摇瓶的种子培养时使用的种子培养基包含有黄豆粉、可溶性淀粉、酵母粉、蛋白胨、葡萄糖。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酵制备他克莫司和双烯他克莫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时使用的发酵培养基包含有黄豆粉、葡萄糖、大豆油、可溶性淀粉。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酵制备他克莫司和双烯他克莫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固体培养:将筑波链霉菌诱变菌株接种于RP固体培养基中,于28℃培养箱中培养
10‑14天;
(2)液体培养:待孢子成熟后,将菌丝体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在28℃,220rpm摇床条件下培养48h,将培养48h的链霉菌种子液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10%,在28℃摇床上发酵培养168h后,即得含有他克莫司和双烯他克莫司的发酵液;
其中,所述RP固体培养基为(g/L):熟黄豆粉10;可溶性淀粉20;缬氨酸0.5;琼脂18.0;
KH2PO4 0.5;NaCl 2;CaCO3 3;MgSO4·7H2O 0.5,pH调至7.2;
所述种子培养基为(g/L):黄豆粉20;可溶性淀粉10;葡萄糖5;酵母粉7;蛋白胨7;NaCl
3;KNO3 3;MgSO4·7H2O 0.7;CaCO3 1,pH调至7.2;
所述发酵培养基为(g/L):黄豆粉35;葡萄糖30;大豆油15;可溶性淀粉10;酵母粉2.5;
蛋白胨3;CaCO3 3.5,pH调至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