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陶瓷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陶瓷主体采用手工拉坯或泥浆浇注工艺制作,立体装饰采用3D打印工艺打印,陶瓷主体和立体装饰之间通过凹凸结合的方式连接,用粘结剂粘结成整体,素烧、施釉、正烧得到陶瓷工艺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合的方式连接为:陶瓷主体上设有圆锥体或长方体的凹坑,立体装饰上设有相适配的圆锥体或长方体的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立体装饰结构利用DLP、SLA、LCD方式直接3D打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陶瓷主体的原料包括高岭土、龙岩土、长石、石英和苏州土;立体装饰的原料包括光敏树脂、陶瓷粉末、光引发剂和分散剂,其中陶瓷粉末为Al2O3和SiO2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陶瓷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的成分为:按质量份数计,高岭土45‑50份、石英5‑10份、长石10‑15份、苏州土6‑8份、龙岩土
12‑15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陶瓷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中还含有聚丙烯酸酯‑陶瓷纤维互穿型粘合剂,其制备方法为:氮气氛下140‑145℃加热二甲苯,加入丙烯酸酯单体和部分交联剂,再滴入引发剂,反应1‑2h,加入陶瓷纤维分散均匀后再加入剩余的交联剂和引发剂,继续反应6‑8h,过滤、烘干,得胶状的互穿型粘合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陶瓷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丙烯酸酯单体为丙烯酸异辛酯和丙烯酸羟乙酯的混合物、交联剂为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引发剂为过硫酸铵,丙烯酸酯单体、交联剂、二甲苯和引发剂的质量比为50:(1‑2):(20‑60):(0.2‑0.5),第一从加入的交联剂和引发剂分别占各自总量的1/3‑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素烧的温度控制为:室温‑400℃温升85‑90℃/半小时,400℃下保温1‑1.5小时,400‑780℃温升100‑110℃/半小时,780‑180℃温升‑30~‑25℃/半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施釉所用釉料的成分为:按质量份数计,熔块60‑70份、长石15‑25份、硼砂2‑5份。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陶瓷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烧的温度控制为:室温‑400℃温升55‑60℃/半小时,400‑800℃温升100‑110℃/半小时,800‑990℃温升65‑70℃/半小时,990‑1020℃温升6‑8℃/半小时,1020‑1255℃温升30‑35℃/半小时,
1255℃下保温0.5‑0.8h,1255‑180℃温升‑16~‑18℃/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