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缺陷灌注桩中部的中空孔内钢筋笼绑扎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S1:提前采购配送钢筋进场,经检验合格报批后使用;
S2:现场切割弯曲加强筋,制成环状备用,并根据水磨钻60mm分层的高度及箍筋布设间距,计算出每一层环绕箍筋的圈数,对箍筋进行分捆切断绑扎;
S3:根据“桩中桩”的主筋定位情况,制作固定主筋所用的简易定位装置,使“桩中桩”主筋定位环可通过与5根钢筋相连居中搭设在缺陷桩护壁混凝土上;
S4:将分捆箍筋下入桩孔内,利用缺陷桩台阶式护壁搭设码齐,不致全部箍筋在重力作用下堆积于桩孔底部,并放入主筋;
S5:先用吊车将钢筋绑扎工作台(1)放置在桩孔底部,然后人工入孔进行“桩中桩”钢筋笼绑扎作业,首先将主筋绕顶部的简易定位装置均布定位并牢固焊接,然后从孔底向上依次将分捆箍筋散开并与主筋绑扎连接;
S6:在施工至需要增设加强筋的部位,由地面上的作业人员向孔内传递加强筋环进行绑扎固定,利用钢筋绑扎工作台(1)和升降台机构(4),再继续往上逐圈连接箍筋,直至完成“桩中桩”钢筋笼整体制作;
S7:钢筋笼绑扎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同时预埋声测管,至养护龄期后对桩身混凝土进行质量检测;
针对上述S6步骤中,地面上的作业人员向孔内传递加强筋包括以下实施步骤:
S601:将四根竹竿的底部分别插接在升降台机构(4)的四个支架(44)上;
S602:将加强筋套在四根竹竿形成的矩形的上,松开加强筋使其自由滑落在升降台机构(4)的支架(44)内;
地面上的作业人员向孔内传递加强筋时注意事项如下:
不可将加强筋套在单根竹竿上向下传递,容易砸伤在桩孔内作业的工人,一次性传递的加强筋的圈数不应过多;
钢筋绑扎工作台(1)包括底座(11)、电动升降柱(12)、站台(13)、支杆(14),底座(11)的底端靠近外缘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电动升降柱(12),并且电动升降柱(12)沿底座(1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电动升降柱(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站台(13),底座(11)的底部滑动连接有四个支杆(14);
升降台机构(4)包括支柱(41)、滑柱(42)、环形台(43)、支架(44)、脚踏板(45)、充气气囊(46)、复位弹簧(47)、导管(48)、伸缩气囊(49),站台(1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柱(41),支柱(41)沿站台(13)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支柱(41)的中部滑动连接有滑柱(42),滑柱(4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环形台(43)、环形台(43)的外缘壁上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架(44),支架(44)沿环形台(43)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站台(13)的顶部两端均滑动连接有脚踏板(45),站台(13)的内部在靠近脚踏板(45)的下方处固定连接有充气气囊(46),站台(13)的内部在充气气囊(46)的两侧均设置有复位弹簧(47),且复位弹簧(47)的顶端与充气气囊(46)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柱(41)的内部在靠近滑柱(42)的下方处设置有伸缩气囊(49),且伸缩气囊(49)的顶端与滑柱(42)的底端固定连接,伸缩气囊(49)与充气气囊(46)之间贯通设置有导管(4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缺陷灌注桩中部的中空孔内钢筋笼绑扎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上述S5步骤中,钢筋绑扎工作台(1)的放置包括以下实施步骤:S501:从缺陷桩的桩孔底部往上绑扎钢筋笼时,先利用吊车将钢筋绑扎工作台(1)放置在桩孔的底部,然后工人入孔在钢筋绑扎工作台(1)上进行作业;
S502:当桩孔最下层的钢筋绑扎完成之后,在缺陷桩孔的内壁上钻设固定孔,利用吊车将钢筋绑扎工作台(1)吊起,并将钢筋绑扎工作台(1)的底部与缺陷桩孔的内壁固定,再继续往上进行绑扎作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缺陷灌注桩中部的中空孔内钢筋笼绑扎方法,其特征在于:底座(11)的内部中心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柱(3),电动推柱(3)靠近底座(11)外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2),电机(2)的输出端与支杆(14)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缺陷灌注桩中部的中空孔内钢筋笼绑扎方法,其特征在于:环形台(43)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收纳槽(5),支架(44)的中部设有卡槽,支架(44)的顶端在靠近其卡槽处设置有插孔(6)。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缺陷灌注桩中部的中空孔内钢筋笼绑扎方法,其特征在于:环形台(43)的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圆杆(7),圆杆(7)的顶部铰接有遮挡板(8),且遮挡板(8)为透明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