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持架(3),包括相对设置第一环(31)和第二环(32),第一环(31)与第二环(32)之间沿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过梁(33),相邻两过梁(33)与第一环(31)、第二环(32)围成用于收纳滚子(4)的兜孔(34),其特征是,过梁(33)包括梁主体(331),定义保持架(3)在使用时由后向前转动,梁主体(331)的在保持架(3)转动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弹性悬臂,弹性悬臂与梁主体(331)之间设有供弹性悬臂变形的变形间隔,弹性悬臂用于在与滚子(4)顶压接触后靠向梁主体(331)弹性变形,其中,过梁(33)的位于保持架(3)转动方向前侧的弹性悬臂为向内悬伸臂(333),向内悬伸臂(333)朝向保持架(3)的中心孔悬伸,过梁(33)的位于保持架(3)转动方向后侧的弹性悬臂为向外悬伸臂(332),向外悬伸臂(332)背向保持架(3)的中心孔悬伸,向外悬伸臂(332)构成兜孔前壁,向内悬伸臂(333)构成兜孔后壁;向内悬伸臂(333)的前侧面为前支撑面,前支撑面在与滚子(4)顶压接触后朝向梁主体(331)倾斜,以使前支撑面对滚子(4)的法向碰撞力、切向摩擦力朝内旋转;向外悬伸臂(332)的后侧面为后支撑面,后支撑面在与滚子(4)顶压接触后朝向梁主体(331)倾斜,以使滚子(4)对后支撑面的法向碰撞力、切向摩擦力朝内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架(3),其特征是,弹性悬臂为直线型延伸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架(3),其特征是,向内悬伸臂(333)连接在梁主体(331)的外端,向外悬伸臂(332)连接在梁主体(331)的内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保持架(3),其特征是,过梁(33)包括块状基体,块状基体的中部具有用于与第一环(31)和/或第二环(32)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块状基体上在连接结构的前侧设有槽口朝内的前间隔槽(334),块状基体的处于前间隔槽(334)前侧的悬臂构成所述向内悬伸臂(333),块状基体上在连接结构的后侧设有槽口朝外的后间隔槽(335),块状基体的处于后间隔槽(335)后侧的悬臂构成所述向外悬伸臂(332),向外悬伸臂(332)与向内悬伸臂(333)之间的部分构成梁主体(3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持架(3),其特征是,连接结构为过梁连接孔(336),第一环(3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312),第二环(32)上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一环(31)、过梁(33)及第二环(32)通过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312)、过梁连接孔(336)以及第二连接孔的连接件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持架(3),其特征是,向内悬伸臂(333)的前支撑面以及前间隔槽(334)的前后两侧壁面三者相互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保持架(3),其特征是,以沿保持架(3)轴向方向为过梁(33)的厚度方向,梁主体(331)的厚度大于弹性悬臂的厚度,以使弹性悬臂与第一环(31)、第二环(32)之间具有轴向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保持架(3),其特征是,梁主体(331)的外侧面为向外凸出的弧面,梁主体(331)的内侧面为向内凸出的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保持架(3),其特征是,以前后方向为过梁(33)的宽度方向,梁主体(331)的外端宽度大于内端宽度。
10.轴承,包括内套圈(2)和外套圈(1),内套圈(2)和外套圈(1)之间安装有保持架(3),其特征是,所述保持架(3)为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保持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