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重组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其特征在于,能够以葡萄糖为底物一步发酵合成2‑酮基‑L‑古龙酸;所述重组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在出发菌株的基础上,敲除或缺失了醛酮还原酶基因bdhAB,并进行了如下至少一种改进:(1)过表达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ter oxydans)来源的2,5‑二酮基‑D‑葡萄糖酸还原酶;
(2)表达柠檬塔特姆氏菌(Tatumella citrea)来源的2,5‑二酮基‑D‑葡萄糖酸转运蛋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其特征在于,使用穿梭质粒表达了2,
5‑二酮基‑D‑葡萄糖酸还原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组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2,5‑二酮基‑D‑葡萄糖酸还原酶的编码基因通过启动子P7起始转录。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重组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2,5‑二酮基‑D‑葡萄糖酸转运蛋白的编码基因通过启动子P15起始转录。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重组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发菌株具有2,5‑二酮基‑D‑葡萄糖酸合成能力。
6.一种提高氧化葡萄糖酸杆菌2‑酮基‑L‑古龙酸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过表达氧化葡萄糖酸杆菌来源的2,5‑二酮基‑D‑葡萄糖酸还原酶,表达柠檬塔特姆氏菌来源的2,5‑二酮基‑D‑葡萄糖酸转运蛋白,并敲除醛酮还原酶基因bdhAB。
7.应用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重组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生产2‑酮基‑L‑古龙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葡萄糖为底物,在28~30℃发酵至少96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重组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在含山梨醇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获得种子液,再将种子液转移至发酵培养基中发酵。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发酵的培养基含有葡萄糖、酵母粉和MgSO4。
10.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重组氧化葡萄糖酸杆菌或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方法在制备含有2‑酮基‑L‑古龙酸或维生素C的产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