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外壳体具有第一轴线,外壳体包括嵌套且可沿第一轴线互相滑动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分别固定连接于钢架和墙体;
多级减震机构,多级减震机构至少包括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当地震强度达到第一预设烈度时,第一减震机构用以缓冲上壳体和下壳体间的震动,当地震强度到达第二预设烈度时,第二减震机构用以缓冲上壳体和下壳体间的震动;
第一减震机构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能够限制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上下滑动;
第二减震机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沿第一轴线设置的轴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第二弹性件分别连接于轴杆的两端,第二弹性件用以缓冲上壳体和下壳体间的震动;第二壳体和下壳体沿第一轴线同步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壳体与下壳体围成密闭空腔结构,空腔内设有固定套,固定套固定连接于上壳体;第一壳体包括传动部和滑动部,滑动部仅可单向滑动的设置于固定套内部;传动部可滑动地套设于滑动部外侧,且与下壳体固定连接;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结构相同,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关于固定套内部对称设置;
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滑动部上设有开口向内的滑槽,滑槽沿滑动部的周向均匀设置,滑槽内设有可沿滑槽滑动的滑块,第二弹性件固定设置于滑块与滑槽端部之间;
轴杆贯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传动部,且与传动部转动连接,轴杆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于滑块,轴杆的上下滑动,推动滑块在滑槽内的滑动,进行挤压第二弹性件,以缓冲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震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套侧壁开设有内外贯穿且间隔的两个震动槽;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传动套之间固定设有U型的传动板,传动板的两个侧板设置于震动槽内,传动板的底板与下壳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套中部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多个上下贯穿的第一通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关于固定板对称设置,且第一壳体的传动部内端与第二壳体传动部的内端和固定套之间组成封闭空间,其内部设有阻尼液;
多级减震机构还包括第三减震机构,第三减震架构包括转动套、封堵板和传动连接套;
转动套设有两个,两个转动套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壳体的滑动部和第二壳体的滑动部,转动套同轴套设于轴杆外侧且与轴杆配合连接,以在轴杆滑动时,使转动套转动;封堵板设有两个,两个封堵板可转动设置于固定板两侧,每个封堵板上开设有多个上下贯穿的第二通孔,初始状态时,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完全通透;传动连接套设有两组,两组传动连接套分别固定设置于封堵板,且设置于第一壳体的滑动部和第二壳体的滑动部之间,传动套一端与封堵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可内外滑动地设置于转动套的外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级减震机构还包括第四减震机构,第四减震架构包括固定锥和限位块;固定锥固定设置于轴杆中部,固定锥从内至外外径依次增大;封堵板和固定板中部均开设有大小一致且同轴的第三通孔,使固定锥可自由贯穿第三通孔;固定板的第三通孔的周壁上至少开设有一个开口内的限位槽;减震组件还包括限位块,限位块至少设有一个,限位块可滑动地设置于限位槽内,限位块外端设有与限位槽端部设有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总是使得限位块向着靠近轴杆中心移动或是具有该移动的趋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块与第三弹性件之间设有挡板,限位块可在挡板侧壁上下滑动;限位槽内设有限位挡块,限位挡块设置在限位槽的上半部,在限位块在挡板侧壁上部时,阻碍限位块的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套内侧壁设有多个开口向内的卡槽组,卡槽组包括竖直设置的多个卡槽,卡槽组沿固定套内侧壁上部和下部周向均匀设置,卡槽内设有卡爪,卡爪可滑动的设置于卡槽内,且卡爪与卡槽内端之间设有复位件,复位件总是使得卡爪移动后总是具有恢复初始位置移动或具有该移动的趋势,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滑动部相互靠近时,挤压卡爪向内滑动后弹出,阻碍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滑动部恢复至初始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弹性件为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固定设置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