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煤层气井网部署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获取煤储层天然裂隙的发育特征;
步骤S2:根据裂隙的发育特征,结合不同的井型和压裂改造方式,确定初步井网部署组合;所述初步井网部署组合为两个井场a、b构成的井组,井场a包含一口直井和若干斜井,井场b包含一口直井和两口单分支水平井;
步骤S3:设置井组中每口井的压裂改造方式,按照预设顺序进行压裂改造,监测临井生产动态变化,优化调整井距和方位;
步骤S4:对井组中每口井进行水化学特征分析,评价井间联通性和干扰作用,进一步优化井网部署;
步骤S5:经过步骤S3和步骤S4优化调整后,确定优化后的井网部署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层气井网部署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具体包括:利用区域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的方法确定研究区大范围内地应力的分布特征,判断主应力方位;
结合研究区附近煤矿井下煤储层的裂隙系统观测和煤体结构特征,确定煤储层内外生节理、气胀节理以及内生裂隙的发育特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层气井网部署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裂隙的发育特征包括:裂隙的发育规模、方位和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层气井网部署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初步井网部署组合中,井场a为丛式井,包括8口斜井和1口直井,斜井编号为1、2、3、4、5、6、7和8,直井编号为9,丛式井场a的初步布井样式为矩形,长边方向为主裂缝发育方向;
井场b有2口单分支水平井和1口直井,单分支水平井编号10和11,直井编号为12,10号井垂直于主裂缝发育方向,11号井平行于主裂缝发育方向,2口单分支水平井用于与井场a进行联合降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层气井网部署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井场a中
8口斜井采用水力加砂压裂的改造方式,直井9采用水力喷射造穴+水力加砂压裂的改造方式;井场b中直井12采用水力喷射造穴+水力加砂压裂的改造方式,2口单分支水平井在水平段采用固井完井方式,采用水力喷砂分段压裂的改造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层气井网部署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直井9和12水力喷射造穴层位和厚度根据步骤S1获取的煤储层天然裂隙的发育特征选定糜棱煤层或碎粒煤发育的层位,水力加砂压裂层位选择靠近煤层顶板的位置;单分支水平井10和11分段喷砂压裂段数根据步骤S1中获取的外生节理发育间隔距离来确定,且单分支水平井10垂直于主裂缝发育方向,水平段长度和压裂改造分段数少于11号井。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层气井网部署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按照预设顺序进行压裂改造的步骤,包括:根据步骤S2中初步井网部署组合,井场a中煤层气井压裂改造的顺序依次为1、2、3、4、
5、6、7、8和9号井;井场a中煤层气井压裂改造以后,进行井场b的压裂改造,压裂改造顺序为
10、11和12号井。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层气井网部署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监测临井生产动态变化,优化调整井距和方位的步骤,包括:监测压裂改造过程中临井中液量、井底流压、套压和产气产水情况的变化,结合参考地面微地震裂缝监测,以此来判断压裂作用对临井的干扰程度,作为井距和方位优化调整的依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层气井网部署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包括:通过对煤层气井产出水主量、微量元素和同位素测试分析,判断煤层气井产出水来源,即判断是否有煤层气井产出水为其他含水层的外来水,结合地质分析找出原因;结合水化学特征分析井组内和井组之间井的联通性和井间干扰作用;为优化调整煤层气井布井位置、单分支水平井水平段长度、斜井个数、组内井距以及压裂改造方式和程度提供依据。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煤层气井网部署优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