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抗干扰耐辐射的聚烯烃电缆,包括缆芯、束紧层(4)、内屏蔽层(5)、隔氧层(6)、阻燃层(7)、外屏蔽层(8)和外护层(9),所述缆芯为一个或多个线芯,所述线芯包括导体(1)、半导体层(2)和绝缘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1)外挤包半导体层(2),所述半导体层(2)外挤包绝缘层(3);
所述绝缘层(3)外编织由凯夫拉和涤纶纤维交织而成的束紧层(4),所述束紧层(4)外绕包内屏蔽层(5),所述内屏蔽层(5)外挤包隔氧层(6),所述隔氧层(6)外挤包阻燃层(7),所述阻燃层(7)外编织镀锡铜丝为外屏蔽层(8),所述外屏蔽层(8)外包覆外护层(9);
所述半导体层(2)为含铁氧体的聚烯烃复合屏蔽材料;
所述阻燃层(7)为陶瓷化阻燃聚烯烃复合材料;
所述外护层(9)为无卤低烟阻燃耐辐射聚烯烃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干扰耐辐射的聚烯烃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复合屏蔽材料是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聚丙烯树脂40-60份,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25-35份,
乙烯-丁基丙烯酸共聚物15-25份,
PP接枝马来酸酐5-10份,
炭黑5-15份,
钡铁氧体3-6份,
引发剂DCP 0.1-0.5份,
第一硅烷偶联剂0.5-2份,
抗氧剂0.3-0.5份,
润滑剂1-3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干扰耐辐射的聚烯烃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钡铁氧体的制备方法为:S1.将适当比例的硝酸亚铁、硝酸铁和聚乙二醇加入到适量去离子水中不断搅拌至溶解,然后加入氨水调节pH值至10-11,升温至50-70℃反应2-4h,抽滤、洗涤、干燥,制得铁氧化物前驱体;
S2.将上述制备的铁氧化物前驱体、碳酸钡加入到冰醋酸中搅拌至溶解,形成混合溶液;
S3.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搅拌5-10min,然后升温至200-220℃反应3-5h,冷却至室温,抽滤,然后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先后洗涤2-3次后,在80℃真空干燥2-5h,即得钡铁氧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干扰耐辐射的聚烯烃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硝酸亚铁与硝酸铁的摩尔比为(0.4-0.6):1;
所述铁氧化物前驱体中的铁与碳酸钡的摩尔比为(9-1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干扰耐辐射的聚烯烃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化阻燃聚烯烃复合材料是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低密度聚乙烯30-50份、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15-30份、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40-60份、氨基硅烷包覆硅灰石30-50份、低熔点玻璃粉10-20份、金云母粉15-25份、引发剂DCP 0.2-0.4份、硼酸锂盐5-10份、无卤阻燃剂6-12份和第二硅烷偶联剂1-3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干扰耐辐射的聚烯烃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硅烷包覆硅灰石采用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硅石灰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包覆率≥70%;
所述硼酸锂盐是由质量比为1:2:4的四硼酸锂、偏硼酸锂和硼酸锌组成;
所述无卤阻燃剂是由质量比为(0.2-0.5):1:1的纳米氢氧化镁、硬脂酸镁和硅油组成;
所述第二硅烷偶联剂为质量比为3:2的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干扰耐辐射的聚烯烃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卤低烟阻燃耐辐射聚烯烃混合物是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线型低密度聚乙烯30-50份,
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20-40份,
乙烯-辛烯共聚物20-40份,
聚酰亚胺树脂5-10份,
低熔点玻璃粉20-40份,
环氧大豆油10-20份,
复合阻燃剂20-40份,
镍铝氧化物10-15份,
抗氧化剂168 0.2-0.4份,
引发剂DCP 0.1-0.3份,
填料20-40份,
第三硅烷偶联剂3-5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干扰耐辐射的聚烯烃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阻燃剂是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纳米氢氧化镁40-60份、氢氧化铝10-20份和硼酸锰30-40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干扰耐辐射的聚烯烃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镍铝氧化物是由质量比为1:3的氧化镍和氧化铝混合而成;
所述填料为质量比为1:2的煅烧高岭土和金云母粉组成;
所述第三硅烷偶联剂为质量比2:3的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2-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混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干扰耐辐射的聚烯烃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3)为耐高温150℃聚烯烃弹性体绝缘料;
所述束紧层(4)是由等数量的凯夫拉和涤纶纤维构成的纤维交织结构;
所述内屏蔽层(5)为铝箔麦拉带;
所述隔氧层(6)为氧指数大于等于40的低烟无卤阻燃电缆料;
所述外屏蔽层(8)采用镀锡铜丝编织而成,编织角为30-45°,覆盖率为80%以上。